如果老天爺給面子,3月下旬,今年的第一批春茶就要面市了。剛剛經歷了一個不景氣的春節禮品檔,茶商們對春茶投入的手筆很是糾結:砸大錢,弄不好會積壓嚴重,一整年都不好過;小試身手,進價又偏高,產品終端價格缺乏競爭力??傊?,左右為難,眉頭怎能不深鎖。
這是近年來最難熬的時候!
廣州芳村是全國最大的茶葉批發集散中心,其商戶總數接近4000家。3月1日,在傳統的銷售淡季,芳村的八大茶葉市場都顯得門可羅雀。
“實際上,芳村在春節檔的生意就明顯比往年清淡,最大的原因還是公務消費基本上沒有了。”丹青茶行的老板黃九林在芳村做了十多年生意,他說,自己的生意暴跌了30%以上,他身邊的同行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。對于2014年,他們的期望值均不高,“好過去年,基本達到前年的水平就好。”
福建安溪十里香茶廠專事生產鐵觀音,在芳村擁有自己的當街門市。銷售經理肖映悟苦笑說,一場自上而下的“廉政風暴”,直接打擊了以送禮為訴求的中高端茶葉市場,“可以說,現在就是近幾年最難熬的時候了,鐵觀音的價格在2014年肯定有所下降。”
位于成都五塊石的大西南茶城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茶葉市場之一。福建森巖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孟飛來蓉賣茶6年有余,早已摸清了當地市場的行情。“毫無疑問,2013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很明顯,肯定在三成以上,尤其是禮盒裝,銷量少了一大半。我敢肯定,全國所有的茶廠、茶商,都受到了三公消費從嚴的影響,畢竟,茶葉有強烈的禮品屬性。”
在成都茶葉零售店最為集中的武侯祠一帶,各個品牌的禮盒裝在春節時都有不小的折扣,一線品牌如竹葉青、敘府、川紅的折扣在8.8折左右,二線品牌如花秋、文君茶一般打8折左右,而部分品牌的銷售經理還私下向企業采購者表示,如果真心要買,不僅可以再打折,而且可以給采購者一些回扣。如此幅度的折扣,可謂多年來所罕見。
“我們可以把2014年定義為‘大眾消費元年’。”四川省茶文化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晶認為。以前,市場存在著“買好茶的不喝茶,喝好茶的不用買茶”的現象,這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市場狀態,也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,“眼前的陣痛,長遠來看并不見得是壞事。寒冬過后,卓越的茶廠、茶商會脫穎而出,淘汰掉的是那些功力不深或是急功近利者。”
99%的金駿眉都是假貨!
茶葉行業的水很深。這是每個初涉者幾乎都要發出的感慨。
2005年,福建的幾位資深制茶者研發創制了一種新的高端紅茶:金駿眉。該茶茶青為野生茶芽尖,摘于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1200—1800米高山的原生態野茶樹,6至8萬顆芽尖才能制成一斤金駿眉,一年的產量僅有1000多公斤。正宗金駿眉的出廠價最低也接近每斤10000元,而且,普通的茶客想買也買不到。
但是,記者卻在市場上看到,“金駿眉”無處不在,零售價格從每斤四五百元到萬元以上不等。成都王祖茶業有限公司經理李輝表示,他珍藏有極少量的金駿眉,來自朋友的贈送,根本不可能公開售賣。“市場上的金駿眉,99%以上都是假貨,但無良茶商照樣賣得樂此不疲,消費者也一頭霧水花著冤枉錢。長此以往,茶葉行業的口碑會越來越差。”李輝的說法得到了很多茶商的印證。在某茶葉店,老板告訴記者,他從不會向朋友推薦金駿眉。
另一個假貨泛濫的重災區是龍井。作為十大名茶之首,產自浙江杭州的龍井茶年產量約在800噸左右,但市場上銷售的“龍井茶”卻高達5000噸以上。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王云介紹說,每年春茶產季,很多來自浙江的茶商便會來四川雅安蒙頂山向茶農收購鮮茶葉,然后運回浙江加工成“龍井”。這就是假貨中的主要來源,俗稱“川龍井”。雖然每年的行情不一,但正宗龍井茶的零售價都不會低于每斤1000元,換句話說,“太便宜的,肯定都不是真貨。”
近年才開始興起的臺灣茶,也十之八九由福建茶冒充。“臺灣茶最大的賣點是農藥殘留量遠遠低于大陸茶,因運輸、關稅等成本高,臺灣茶的售價一般也不會低于每斤800元。大陸茶商則是以假亂真,牟取暴利。”在廣州芳村專營臺灣茶的林先生表示。在成都五塊石,記者看到打出招牌銷售臺灣茶的商戶有十余家,但其中只有一家能出示報關單。
利潤下滑 做品牌有心無力
茶葉銷售的傳統渠道有三種:批發、連鎖店和超市,統計數據顯示,三者之間的分銷量占比約為60%、25%、15%。
在零售終端,散茶的銷售仍然占據了60%以上的份額。也就是說,除了一二線市場的消費者開始傾向于“買品牌”外,三四線市場的消費者仍然習慣于在茶葉店、超市稱斤論兩地購買茶葉。張晶表示,跟其他食品行業相比,茶葉行業的品牌認知度明顯偏低,大多數茶葉品牌的附加值也相對較低。
散茶的零售價一般為出廠價的2-2.5倍,而品牌茶葉毛利潤一般不會低于60%。但是,由于茶葉的銷售周期長、銷售人工成本高、試茶損耗高、折扣力度加大以及房租大漲等因素,近兩年來品牌茶葉的利潤率都出現了明顯下滑,甚至有的茶企出現了虧損。
“茶葉行業的品牌集中度太低了,對于一個銷售周期較長的行業來說,目前茶葉企業的毛利潤并不高,但品牌認知度、美譽度上不去,更高的利潤又沒法做。”王云感嘆,竹葉青是四川茶葉企業中,品牌營銷最為成功的一家,贊助國家圍棋隊這樣的經典案例,值得走品牌化之路的茶企借鑒。
王云表示,在傳統的三大模式之外,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茶藝館也開始成為茶葉銷售的一個新模式。由于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,不少茶藝館存在著以次充好、以假亂真、毛利潤高達90%以上的亂象。不過,這樣的飲鴆止渴既成為不了主流,也很難有可持續性。當然,這自然也不是茶葉企業的發展方向。
評論